1月8日,为期三天的SMART文旅度假产业峰会暨中国露营行业年度盛典在京开幕,众多文旅界专家领袖与会,并就文旅产业现状与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本文为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山文华苑、呀诺达景区创始人张勇在大会上的发言。行客旅游网经授权刊载,标题为编者所加。

▲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山文华苑、呀诺达景区创始人张勇。
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来自海南的张勇。我从事旅游行业近三十年了,今天我讲的是海南乡村振兴下的文旅转型之路,也是把我的经历与大家做个分享。
打造地标性景区——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九十年代初,在大哥张晖的领导下,我们打造了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就是今天的三亚南山文华苑,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发现海南缺少信仰,于是便做了这件事。当年不论是投资环境、还是行业积淀,都可谓难上加难,南山就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苗、一块砖一块瓦慢慢干起来的,所幸很多朋友的鼎力相助,以及政府的支持,艰难地把南山干了起来。
现在很多总结南山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讲的比我还好,但南山给我们一个旅游最初的模型,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抛砖引玉,我们心甘情愿当这块砖。如今的南山无论从旅游地位,还是盈利能力,都属于成功的,其实他的核心在于文化,我们对南山的总结就是,大文化、大生态、大教育、大营销。
另外,景区需要灵魂,文化是内涵,那么表现形式上,我们当时打造的就是地标,例如108米的南山海上观音,一体化三尊,也是我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自选址并题名,这是将美学、建筑学、雕塑学、佛像艺术、科学技术集合于一身的结晶,文化得以具象的表现出来。
南山景区的打造,让我们踏出了第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算是有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和体系,于是在总结南山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打造了海南第二个5A 景区——保亭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
因地制宜,用文化科普表达海南最宝贵生态资源
▲保亭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是坚守了9年的成果,与南山一样来之不易。南山是我们想给海南打造一个信仰,那么呀诺达就是我们想表达海南最宝贵的就是生态资源,结合当时的海南交通现状,形成了以大三亚旅游圈的收尾呼应,以中国唯一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为基础,构建一个生态科普文化景区,在南山只有观览的基础上,增加了游玩的互动。
南山景区人造的成分很多,呀诺达景区就是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不同的地貌特征,形成移步换景的动线,游和玩相结合。呀诺达项目也是在开发上提出一个创新,就是海南首个不用打伞的景区。其实这就是小变革的差异化,大定位的区别显而易见,但细节之处的改变让呀诺达跟随了南山项目成功的脚步。
华丽转身,从传统商业景区转型到乡村开发

▲保亭六弓乡新村。
南山和呀诺达都是坚守的成果,毕竟当年投资环境与现状不一样,那么我们是如何从传统商业景区转型到乡村开发的呢?
南山模式最简单,租地、搬迁、开发,但当南山项目取得成功后,当时的老百姓就对当初的补偿不满,而逢年过节的慰问也只能算是略尽绵薄之力。那么到了呀诺达我们就做了调整,把当地的厂工吸收回项目,解决就业问题。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经济补偿和工资只是解决改善老百姓生活的问题,但就业改变了他们生活习惯,所以呀诺达的进步之处在于这里。
到了2009年,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共融共生的开发呢?既是对呀诺达项目不足的突破需求,也是因为我深深爱上了这个海岛。做南山、呀诺达,我看到当地的贫困,我资助了很多孩子,但我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真正把老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变,才是正途。
机缘巧合,当时中组部的定点扶贫点——保亭什进村,就是这个项目,我把生活理念作为项目的聚焦点,当时提出“原来生活可以更好”这个定义进行项目的思考源点,这个理念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我们自然之美团队就是提升了这个理念,以美好生活作为核心理念。这都是后话了,说回什进村,于是在2009年,我们以“不失地、不失居、不失业、不失收”保四不的目标,用了一年时间,打造保亭大区小镇项目,以黎村的文化核心,从建筑形态、到稻田酒店、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了这个农旅新试点,大约十年前我们就对农村土地进行了整理开发,村民不需搬迁,就地入住新房,同时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将黎族元素——船形屋顶建筑打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保亭六弓乡新村也是同样的模式下进行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不仅从国家领导、省市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肯定,那是也是开启了乡村土地入市流转的雏形,与村民联营形式一种探索。
2016年,与海南农垦合作的凤凰谷·兰海仙谷乡村文化旅游区便是将农、旅相结合的一个项目,有了带动本地老百姓的成熟模式,引入台湾优质农业企业,形成以兰花花卉种苗产业为基础、利用山地资源,将文旅赋予农业之中,激发出了一种新的旅游活力。
将文化商业化,扩大影响力同时带动营收

▲保亭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
南山呀诺达项目,在打造的时候十分注重文化的表达,于是可以从项目里看到很多直接传递符号,南山佛教文化就不用多说了,因为这就是元素符号的使命,就是无处不禅意、无时不佛音。呀诺达是让游客游览于热带雨林,不断通过介绍词让大家了解雨林、了解生态多样性等等,再辅以一些游玩。这两个项目传递的是文化,当年对于文化产业还没有深化到今天的文创。当年的模式其实就是将文化商业化,做成更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带动营收。
大区小镇、六弓乡这两个新农村的项目,更多是挖掘乡村文化,思路也是南山、呀诺达的延伸,区别在于开发模式,文化产业开发与之前并无太多不同,只是从佛教、生态这类较为宏观的大文化,转变为黎村生活这种范围边界更小的文化,就是这个村的生活,这个村的历史,这个村的变革等等,就是项目的文化范围。
也就是2009年开始做大区小镇项目的时候,因为必须在农业上寻求突破,我们在筛选过后开始接触台湾农业,也是藉由这件事,我们较为系统的接触了台湾的文创产业,逐步学习并引入我们的项目之中。
在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在海南琼海签下了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和会山加脑村苗族文化区两个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文旅转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保持一颗初心,从积累到沉淀再到精简化的往复过程,如今乡村振兴的总纲领下,我们遇到的好的时代,乡村项目的开发更多的应是把自己的双脚扎进这片土壤中,“共情”就是思考的出发点,而非利益,这条路我们仍在探索,但我们已在路上。
编辑 桐亚XK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