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19-01-20 作者: 博美王子

[行客]只因一个人 变更山的名 佛道共睦上千年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蔓延滋长了木兰山, 佛道二教又与木兰精神相结合 , 形成了独特的木兰山文化。

“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朝诗人朱臣颐是这样赞叹木兰山的,花木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木兰山,虽然我对它也有耳闻,但这次来拜山还是第一次,我们赶到时已是午后的四点了......

太阳已开始西下,一抹冬日暖阳洒落在山门之上。木兰山坐落在武汉的后花园 ——黄陂区,广为世人传唱的木兰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武汉黄陂北乡,这里曾经是花木兰的出生地,也是她最后的归属地。

木兰山北枕大别山,南瞰江汉平原,似啸天雄狮伏卧在滠水河畔。古有 " 南瞻鄂渚通王气、北顾中原锁帝乡 " 之誉,明代诗人屠达称其为 " 西陵最盛,盖三楚之极观 "。

和睦相处的佛道两教

这是块风水宝地,引得佛道两教都在此处修庙建寺,共处一山,难得一见的景致。相比道教更为出名。山上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各宫观庙宇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飞檐翘角,精巧宏伟。

拾阶而上,首先进入的是一天门,左边是雷祖大殿,右侧有讲经堂;高低错落有致的宫观殿堂都是依山势而建的。

和睦相处的佛道两教千年相传,香火不断,两教以南天门为界,道教建筑多分布于南天门以上 , 与天相接的金顶给人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印象。南天门以下多分布佛教庙宇 , 背山面水 , 有平和稳定之感。两教在木兰山中和睦相处 , 世代相传 , 形成了独特的木兰宗教文化 , 可谓 " 佛中有道 , 道中有佛 "。

过了南天门,这标志性的八卦图以及这赫然在目的《道法自然》,已明确地告诉我:这是道教的地盘了。"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但在这小广场的上端,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特别的醒目,或许在告诫什么......

木兰山道教有两大流派,一是正一教,一是全真教。正一教的道士信奉张天师,不出家,可以结婚生子,在民间“画符念咒,降妖驱鬼,唱道斋醮,超度亡灵”,分布甚广。全真教者是唐、宋时进入木兰山,他们大兴土木,建造道观宫殿,香火渐旺,全真教的道士都是超世脱凡,隐居深山道观修炼,以图得道升天。

 

“忠孝勇节”木兰殿

过了二天门,便是“唐木兰将军坊”,上镌“忠孝勇节”四字,用这四个字形容木兰将军的一生最恰当不过了!牌坊上面还雕刻有“双凤朝阳”,下有“二龙戏珠”,这种“凤上龙下”的建筑风格已有很强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木兰将军的敬仰之情。

木兰殿在木兰山众多建筑中显得尤为高大气派,大殿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重修,殿内供奉着三尊木兰将军像,正面是木兰将军着官袍,手捧宝剑,左边是木兰将军一身戎装,手牵明驼,而右边是木兰将军解甲归田后着女装的肖像。" 低眉菩萨红妆样,怒目金刚剑侠同 " ,塑像栩栩如生,生动地表现了巾帼英雄的形象。木兰殿的香火非常旺盛,这里是木兰山的核心所在。

走出大殿,想起了杜牧游木兰山时留下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这或许是花木兰的真实写照,一个千古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载,演绎了中华文明史上最令人荡气回肠的“忠孝勇节”故事。

 

独特的木兰山文化

木兰山的道观 , 延续着历史上形成的传统 ,  各宫观皆由师徒相承 , 各自修练自成一体,生活起居也是分开独立的。全山密密匝匝地分布着近 40 座宫观 ,每个道观都有其说法。

道教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兼收并蓄 , 思想来源丰富 ,儒家伦理、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等都被道教吸纳和发展。

木兰山的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 与佛家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 : 既相互排斥 , 相互斗争 , 又相互吸收 , 相互交融,和睦共处。而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又蔓延滋长了木兰山。 佛道二教又与木兰精神相结合 , 形成了独特的木兰山文化。

从木兰殿出来后,沿着山路一路登攀向上,走走停停,经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 , 到达了木兰山的最高的二处建筑:金顶、玉皇阁。

从金顶向西侧望去 , 在稍低的另一山岭上 , 立着一座造型与众不同的六边形庙宇 , 这就是玉皇阁 , 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旁边就是娘娘殿 , 是香客上山求嗣最多的殿堂。相传这里面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 , 朝廷赐冠的地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她不受朝禄,解甲归乡,后来朝廷派遣文武大臣专程来木兰的家乡——木兰山赐冠木兰。为表明木兰“功悬日月”,赐冠之所便定在可触日揽月的最高峰。

站在金顶殿前,极目四方,木兰山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涌,众峰拱拥好似八方朝拜,凸现金顶至高无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行走在这佛道相睦的木兰山,聆听最多的还是花木兰,身旁时不时会有游山的小朋友在吟唱:“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个行山走水之人,遇见皆美好,光影照见心境,洞察凝炼情怀,感悟表达态度,纪录成就永恒。——博美王子

 

相关阅读

行客旅游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