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19-11-19 作者: 英子

京南最大郊野湿地公园,曾是皇家苑囿、帝王的狩猎场

追朔南海子的前世今生,人们发现,这里不仅是有着一潭水,这里更有着皇权的集中体现:游幸狩猎、阅兵演武、政务活动等等,有着许许多多为世人所不知的历史故事……

出京城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一路向南,走南苑路,过德茂桥,往东一溜达就能见到一大片湿地公园。这里碧波粼粼,荷花绽放,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麋鹿成群,游人不绝,这就是南海子郊野公园。

“海子”是我国北方内陆少数民族地区对较大的低洼水汇之处的称呼。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后,“海子”的叫法就流传到京城。和明代积水潭被称为“北海子”相对应的就有了“南海子”之称。

追朔南海子的前世今生,人们发现,这里不仅是有着一潭水,这里更有着皇权的集中体现:游幸狩猎、阅兵演武、政务活动等等,有着许许多多为世人所不知的历史故事……

当年,以游牧、狩猎、捕鱼为业的契丹族建立了大辽王朝,后来又确定了今天的北京(当时称为南京)为陪都。就在现在的南海子公园开辟了名叫“春捺钵”的场所。啥意思?通俗地讲就是皇家驻扎于此,四季捕鱼狩猎的地方。

860多年前,金灭辽后,迁都北京,当时叫中都。金主完颜亮常率侍卫在南郊打猎并修建了建春宫,设立了围场,由此确立了京城南郊最古老皇家苑囿的雏形。

元朝的时候,南郊湖泽纵横,许多动物栖息于此,自然也就成为皇家纵鹰捕杀鹅雁的狩猎场,那时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下马飞放泊”。

到了明朝,皇帝朱棣下令将“下马飞放泊”四周垒起高墙,东南西北各开一门,于是就有了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同时在这里还先后修建了提督官署、关帝庙、镇国观音寺等。

满清入主中原平定天下以后,当朝者又重修了南海子,增加了5门,设了13座角门,修建了4处行宫,20余处庙宇,并将南海子改名为南苑。这时候的南海子碧波如镜,树木葱茏,飞禽走兽成群,一派生机盎然。与紫禁城、“三山五园”遥相呼应,成为了大清朝中前期政治、文化的中心。

麋鹿曾是南海子皇家苑囿中圈饲的动物之一。因为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而被人称为四不像。到了晚清时候,这种动物只剩下数百只。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发现这种动物并将它介绍到欧洲,至1900年,麋鹿在南海子已经销声匿迹。1985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启动了麋鹿引进项目,才有了今日麋鹿成群的景象。

如今的南海子公园,经过先后两期工程建设,湖泊纵横,花木葱茏,小桥流水,野趣横生,还特别增加了环湖步道和观光车等休闲娱乐设施。游览这座郊野公园,了解这座曾经的帝王狩猎场、皇家苑囿的前世今生,你可以选择二期工程的南门进园子,这里有一条“历史文化步道”,详细地记录了这块湿地由皇家苑囿演变为郊野公园的历史。

如果你想欣赏这里的湖泽湿地景观,可以乘坐旅游观光车或小火车环湖游;如果你想带娃看动物,可以直奔麋鹿苑,;当然了,这里不仅只有麋鹿,还有许多其他动物。幸运的话,可以遇上四处溜达的孔雀,赶上它心情好,开屏炫耀一下也是可能的。

温馨提示:

南海子郊野公园免门票入园,麋鹿苑每周一不对外开放。

园内旅游观光车:

南门到北门10元/人

环湖观光20元/人

小火车游览30元/人

 

行客旅游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