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20-10-24 作者: 中山狼

趁秋色斑斓,探银山塔林

银山塔林,这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它的前世今生,古老而神秘。法华寺遗址、金代密檐塔、明代中期大臣的游记石碑、唐代高僧咏金代佛塔的金代伪碑、转山寻塔、银山秋色、湖门村的草木缘居民宿,看点多多。

缘起,还要追溯到,2015年冬。我为多杰老师的著作《北京秘境》拍摄相关照片的时候。
 

当时,和多杰老师聊到了北京的塔,受教匪浅。于是,前往北京昌平的银山塔林,想一探究竟。然而,因古建维修的原因,银山塔林景区关闭了,一晃就是五年过去了......

 

秋高气爽,层林尽染。

在北京最美的时节,步入京郊银山塔林。

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塔群自金元以来,经明、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经年累造。

 

关于银山塔林,这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它的前世今生,古老而神秘。

我归纳了几大看点:

看点一:法华寺遗址,以及集中在这里的密檐式古塔。塔身上的砖雕、石雕,庄严素雅。

看点二:历代相关的石碑,也集中在法华寺遗址。这里的石碑,有古人的游记故事,有皇家的恩赐封赏,还有穿越的古人。

看点三:散落在山间密林中的宝塔,要找齐这里的十八座古塔,绝非易事,我找了一下午,共发现了十五座塔。

看点四:覆钵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这种塔当年就连梁思成先生也没能完全参透。

看点五:银山塔林的四时美景,当然这次我只看了银山秋色。

看点六:银山塔林景区入口处的湖门村民宿,品茗把酒、妙手丹青、登高远望、闲谈世事。

除了上述看点,这里还有:落落洞、朝阳洞、古佛岩、说法台、松棚庵遗址,以及法华寺残存的一些石制建筑构件等。

 

法华寺遗址,以及这里的五座密檐式塔和两座覆钵式塔。

 


懿行塔,精美的砖雕。

 

法华寺遗址,历代残存石碑。

 

散落在山间林中的覆钵式宝塔。

 

山间的橡树为这里的松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银山塔林,几经秋色。

 

穿行于塔林中,世事沧桑如繁华过眼。

 

湖门村,“草木缘居”民宿的“柿子红了”小院。

 

咱们,慢慢聊......

 

银山塔林,历史悠久,据传唐朝时就建有华严寺等寺院。

 

现在的法华寺遗址,建于金代,寺内的高僧圆寂后,即葬于此,并建墓塔。现法华寺遗址的五座密檐式砖塔,均为金代墓塔。

 

银山塔林,旧称“铁壁银山”,曾经的“燕平八景”。历来吸引着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到此一游。故人也写游记,而且还刻碑留了下来。《同杨中丞登银山铁壁》,便是明代中期大臣“刘应节”与 “杨兆”,同游此处所写的游记。

 

不仅刘应节写了游记,杨兆也写了名为《和大司马刘公韵》的游记。这块明代石碑旁的金代大定六年所立的《重修大延圣寺记》石碑,可就厉害了!

 

《重修大延圣寺记》不仅是这里现存最早的石碑,还是座伪碑。

碑文,记载了唐代高僧邓隐峰的《隐峰十咏》,分别是:白银峰、佛顶峰、古佛岩、说法台、佛觉塔、懿行塔、雪堂、云堂、茶亭、濛泉。

唐代高僧,题诗咏金代塔,这穿越的脑洞,真是可以。

当然,您要当高僧神迹看,我也无话可说。毕竟,相传邓隐峰为阻止两军交战,曾将禅杖抛入空中,而这场景,双方军中将士,都在之前自己的梦中梦见过,因此偃旗息鼓。邓隐峰在五台山圆寂时,也是倒立而终。他穿越到金代,倒也未尝不可吧。

 

此碑虽是古伪碑,但它反而比真品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碑中留下了好多谜,立碑的目的是什么?何人所立?碑文中所提景物,不少是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的,而碑文所提到的那些如今已不存在的景物,让人好奇。雪堂、云堂、濛泉,它们是真实地存在过的吗?

 

敕赐法华寺记碑:方首,须弥座,青白石质。碑阳额篆:敕赐法华寺记。碑阴无额,刻“施财协力信官”人名。引发“土木堡之变”的明朝大太监“王振”,赫然在列。这也算是明代宦官干政之弊的佐证吧。

 

重修法华寺碑。银山有寺,原系古刹。宣德间,司设监太监吴公,盖造前后殿堂、山门、廊庑,焕然一新。因具以闻,敕赐额曰“法华寺”。

 

银山,因秋去冬来,瑞雪纷飞,山岩银装素裹,冰雪层积而得名,又因山岩陡峭,岩壁色黑如铁,称为“铁壁”,合称“银山铁壁”。为明清时期“燕京八景”之一。但我仍然觉得,还是秋天的绚烂缤纷,更胜一筹。

 

银山塔林与十三陵相距不远,同在天寿山,这里可是风水宝地。银山,指冬日这里的银装素裹。那不是个山都能叫“银山”吗?当然不是,东北也不是那都能叫“雪乡”吧。之所以叫银山,还是和这里的小气候有关系的,就是古人所说的“风水”。

 

昌平,地貌形态对比鲜明,巍峨壮美的燕山和太行山,在昌平境内形成了东西绵延几十公里的“山前暖带”。山前暖带,是西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的接壤地带,区域内背山向阳、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湿润,这也是昌平苹果著名的原因。冬季,这里的降雪,也相对会多且粘度大些,在加之“铁壁”与“古寺”,才有了“银山铁壁”的得名。

 

景区内,小路错中复杂,找塔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还要难些。若要找齐十八个塔,绝非易事。

 

覆钵塔,较早佛塔的塔身上都画有眼睛,代表佛在注视着世间万物。经过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覆钵塔塔身上的“眼光门”。

 

银山塔林,通常游人不多,在清净幽雅之处,穿梭在松柏、橡木林间,寻塔,好不惬意。

 

一只松鼠搜寻着过冬的橡木种子,而我梭巡着林中的古塔,冥冥之中,偶然相遇。

 

佛教最早的塔“桑奇窣堵波”,就是覆钵式塔,但其样子与我们明清时期的喇嘛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窣堵波”就是“塔”的意思,是“STUPA”的音译。

 

找了一圈,没找到那座覆钵式与密檐式组合塔,又回到了法华寺遗址。

 

银山塔林,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早的,五座塔。就是法华寺遗址的,这五座密檐式金代古塔。

上图左侧,十三层密檐式塔,塔刹为圆光、仰月的,是懿行塔。

上图右侧,十三层密檐式塔,塔刹为两层莲瓣、火焰装饰珠宝的,是晦堂塔。

五座塔中间的,十三层密檐式塔,塔刹为两层莲瓣、火焰装饰珠宝的,是佛觉塔。

后方右侧,七层密檐式塔,是虚静塔。

后方左侧,七层密檐式塔,是圆通塔。

 

圆通塔,让我想起了在网上看过的一个笑话。笑话大概意思是:有个姑娘存了圆通快递员的电话,电话号码标注的名称就是“圆通”。有次快递员来电话,电话没在身边,被她妈看到了。姑娘回来后,她妈一脸不解的问她:“刚才,怎么有个和尚给你打电话呀?!”。

不开玩笑了。圆通禅师,金世宗、金章宗、卫绍王,三朝国师,声明显赫。

 

祐国佛觉大禅师塔。是金代名僧“海慧禅师”,五座墓塔之一。

海慧禅师,能过目不忘,性相学大师【性相学又作法相学。性,指诸法之自体;相,指诸法之相貌义理。】。曾入五台山,坐禅十五年。后为教化众生,遂走访燕京,曾在此传经布道。圆寂后,金熙宗与悼平皇后亲奉师舍利,立塔五处,特谥“佛觉祐国大禅师”。

 

懿行塔,是塔林砖雕石雕最精美的佛塔。假门窗上的“双交四椀隔心”雕琢的细致精美,上方雕有“神女飞天”。

 

兽首莲花,庄严素雅。

 

缠枝莲花砖雕。

 

可惜的是这样精美的砖雕、石雕,人物、神兽的头部,都在浩劫中被毁坏了。

 

懿行塔,西侧砖雕,圆形角柱。

 

这五座,密檐式古塔均为云门宗著名大禅师的墓塔。云门宗,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

 

佛觉塔,经幢式角柱。

 

银山塔林,金代密檐式古塔,承托首层密檐的斗拱形式。

 

佛觉、晦堂、懿行,三座十三层密檐塔。高于,圆通、虚静塔两座七层密檐塔。即师傅的塔高于弟子的塔。

 

民间俗语中,镇江金山寺和北京银山寺庙,有“南金北银”之说。金山寺属临济宗,银山属云门宗,均为禅宗五派。虽都为禅宗,但在寺庙选址,建筑风格上,却有很大不同。金山寺格局是“寺裹山”,银山寺庙格局是“山环抱寺庙”。

 

鸱吻,法华寺,残存的建筑部件。

 

银山,可考证的寺院,始建于辽道宗,名“宝岩禅寺”。

金代时,云门宗大寺“大圣安寺”名噪一时。

元代,先后有主持长老桂岩和潜云道泽主持修缮寺院,与“大圣安寺”仍有往来。

明朝,吴亮主持修缮工程后,寺庙改名为“法华寺”沿用至今。

 
残留的莲瓣柱基,无声的倾诉着,曾经这里寺庙殿堂的体量。
 
倒置的须弥座。
 
北京现存十八座辽金时期的密檐塔,在银山塔林,一次就能集中看见五座密檐塔珍品,实在难得。
 
银山塔林的第一座塔“佛觉塔”,距今已将近九百年。塔,就静静的伫立在那里。
 
夏去秋来,塔的影子又变长了些许。
 

湖门村紧邻银山塔林,据说原来叫“红门村”,而“红门”原指银山塔林法华寺。

“草木缘居”系列民宿,是湖门村,打造的精品主题民宿。现共有九个小院,每个每个民居小院都有自己的名字。避世离喧嚣,与草木结缘,这便是“草木缘居”系列民宿名称的由来。在每处房舍庭院之中,都矗立着各式果木,因此这些院子分别以所种果木命名。

 

民宿“柿子红了”,是这里我最喜欢的。

 
在柿子红了的时候,住在名为柿子红了小院,实在太应景了。
 
光影斑驳,秋色满院。还可登上对面小山的亭子,眺望银山塔林。
 
柿子红了小院,有一个不与寝室相连的房间,备有麻将桌,晚上在这打牌也不会干扰休息的同伴。
 
柿子挂在枝头,愿事事顺心如意。
 
堂门,布置的很有韵味,整个院落的装饰也都以柿子为主题。
 
院子只有两间大床房。人多住不下的话,也住一墙之隔的“望杏园”民宿小院。望杏园同样有两个大床间。
 
“银心阁”的名字,因院内有银杏树得名,装饰也都与银杏相关。

 

“银心阁”的名字,因院内有银杏树得名,装饰也都与银杏相关。

 

银心阁的厅堂不大,核桃源与银心阁是前后院,位居后院的核桃源客厅更大,但我更喜欢这里。

 

银心阁,同样也是两个大床房间。

 

银心阁,配有厨房,可自己做饭。

 

这里还有石榴居、吉栗舍、涵香馆等有特色的民宿,可以挑选,我还是最喜欢柿子红了。

 

草木缘居民宿,保留了房子“四梁八柱”的房屋木结构。民宿,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的精髓,并巧妙的将二者融合,别具匠心。

 

在草木缘居,有幸与画家崔马太老师结识。感觉“草木缘居”,这名字好神奇。

 

崔老师晒画。崔老师是齐白石第四代在册传人,能书能画,颇见功力。

 

登银山,访古塔。我也来胡乱涂鸦几笔。

 

虚实相生,入妙境。韵外深邃,出神韵。

 

天寿山,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

银山塔林,泽于山川,后仰前敞,明堂开阔,藏风聚气。

银山塔林,三面环山,南面开阔,与整个北京的地形走势如出一辙。

 

昌平的苹果之所以好吃,与昌平的“山前暖带”小气候息息相关,往神秘了说就是风水学。

 

懿行塔,兽兽莲花。

 

懿行塔,精美的砖雕。

 

想象中的法华寺布局图,居然少画了法堂!

 

来银山塔林,千万别忘了看看石碑。

 

银山塔林,海拔最高的塔,“转腰塔”据说就是为邓隐峰所建。邓大法师,是为数不多的记载中显露过神迹的高僧,他真如金代《重修大延圣寺记》碑文中所记,穿越到了金代吗?

 

这座覆钵式与密檐式结合塔,我当时没找到,回来后,看了地图,应该是被施工围挡遮住了,其实就在“憩园”附近。当年,梁思成先生因时代局限,未能认出这种三层密檐加覆钵顶为定制。现在随知其是定制,但这样的塔,什么样的寺院、什么样的僧人,能用都还是迷。关于,这种类型的塔,在此我就不详细论述了,我觉得没个大几千字也说不明白。

 

中国佛塔的样式,与道教“高台近天”之说相关,因此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希望,您看了我的游记,也有兴趣来银山塔林看看塔。不看塔,也可来这里观赏下四时美景。

 

写历史文化类的游记,费力不讨好,如有不严谨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中山狼 2020.10  于北京

行客旅游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