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21-05-26 作者: 放猪江湖

这里的黄河水如此清澈,颠覆了世人对母亲河的想象

清澈的河水穿过三门峡大坝,顺流而下,成为黄河中游一道独特景观。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和认知里,发端于青藏高原的母亲河是泥沙俱下泥黄的色彩,雄浑壮阔浩荡千里,而在三门峡河段,这里的黄河竟然如此清澈,简直颠覆了世人对母亲河的固有想象。

     有人说,这里的黄河水变的清澈与流经段的河道结构有关,因为三门峡段的河床上游峡谷有一个很大的转弯,河道面积增大,降低了河流的流速,于是泥沙就沉淀下来,河水变得清澈起来,同样的流量,到下游,河道变直,再加上河道变窄,流速快了泥沙自然又卷起了来。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事实上是因为三门峡大坝的拦截。

     早间年,黄河时常泛滥,造成中原地区常年受灾,1957年4月13日,国家开始在三门峡修建大坝,开启了科学治理黄河的序幕,据说当时我们的建造桥梁技术并不过关,三门峡大坝工程更多是仰仗苏联专家的指导。大坝历史3年修成,也是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气魄之雄在我国首屈一指,也为世界瞩目,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大坝头靠中条山,脚踏秦岭余脉,横跨豫晋两省,大坝上有一块石刻:一步踏两省,几乎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要在这里留影纪念。

    资料显示,三门峡大坝可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为全河流域面积的91.5%;多年平均来水量占全河的89%,控制全河来沙量的98%。

     大坝的修建也为下游人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因为可以合理分配各个时间、河段的的流速,减少了泥沙沉积,改善水土流失,极大地消除了河床升高的隐患,如果继续受到水流侵蚀,河堤被水流卷透,就会有决堤的危险。对黄河泥沙的综合治理,也让三门峡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黄河泥沙沉淀,水质也变得清澈起来。

    如今,这里已是国家3A级景区,清澈的河水穿过三门峡大坝,顺流而下,成为黄河中游一道独特景观。当然,大坝不仅仅是一道风景,还可以用来发电,目前这里安装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

     在景区入口处,有一幅大型壁画,展示了这段河道的原貌。在原貌的画面上可以看到水分三股自上而下分流,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禹开三门”。

     民间传说尧统治天下时,黄河水经常泛滥,百姓深受其害,尧王心里非常难过,就派大禹来治水;大禹来到这里,经常到高山上去看地势,他发现整个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心想,水总是往低处流的,于是他举起划水剑向东南方向划了几下,水就朝着东南的方向流去,可是又被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大禹又轮起了开山斧“啪、啪啪”三斧子把大山劈开了三个豁口,三个豁口把大山分成了四座石岛,因靠右岸的临水半岛很象一只张着嘴的大狮子,所以叫“狮子头”,中间的两座分别叫“鬼门岛”、“神门岛”,北岸的半岛叫“人门岛”,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就成了“三门峡”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坝的建设,这些传说中的“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都已经成为大坝的基础,与大坝融为了一体。

     站在大坝上向下游望去,会看到河流中有一块完好的礁石,这就是著名的中流砥柱石,传说是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黄河冬日水浅时,它可露出水面7米高;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就要被吞没似的,可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在急流当中,自古被誉为“中华第一石”,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历史上,有众多名人在此留下诗句,后人将之刻写在了大坝的栏杆上,其中,唐太宗李世民专门为这块中流砥柱石写了一首《砥柱山铭》:“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中流砥柱写诗一首,其中前八句为:“大禹凿锋后,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

     河水中央还有一座的较大石岛叫张公岛。张公岛在三门峡大坝下边,和溢流坝下挡水墙连为一体。

     关于张公岛也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个姓张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浪激波涌,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惨祸,就在该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过往船只导航,后人为纪念这位好心老人,就给该岛起名“张公岛”。

    作为景区景点,游客也可以乘坐电梯下到四层,可以抵达大坝底部,然后穿过一条“廊道水晶宫”,从下面近距离观看雄伟壮观的三门峡大坝。“廊道水晶宫”其实就是一条幽暗通道,只是在通道的途中两侧有十几个小鱼池,里面有不少小鱼在游来游去,顺着通道走出去即是“张公岛”。

    张公岛面积很小,与大坝相依而存,站在岛上能看到大坝全貌,栏杆处悬挂有一个标牌:万里黄河第一坝。一侧的河水中央有一片浅滩,一直苍鹭雕塑一样站立在那里,似乎目不转睛地在盯着河水里的食物,因为长时间一动不动,当地人称这种鸟叫“老等”,挺有趣形象的俗称。

    据说这里在冬春蓄水季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夏日泄洪期间,巨浪滔天,一泻千里……

 

行客旅游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