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自古以来就以江南水乡著称,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水乡泽国”盛誉远播海内外,柯岩风景区就位于绍兴柯桥区柯岩大道,柯桥区就是原绍兴县城所在地,目前已形成柯岩、鉴湖、鲁镇等三大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成为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旅游景区。
出绍兴城区向西大约12公里,便到了柯岩,这里南临鉴湖,北连柯桥,据说柯岩风景区内的很多建筑比如寺院、石桥、房屋等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自有一种草创的粗犷原始。
柯岩风景区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古采石遗景、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和香林四大旅游点,即便是走马观花一番,也能从中窥见江南绍兴的优雅与古典。
景区入口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还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坐像,基座上刻着“民族魂”,不远处的湖岸边还有一座纪念碑亭。
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这石景却非天设地造。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
经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来,随着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后人的开发,现已形成天工大佛、炉柱晴烟、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阁、蚕花洞、莲花听音等景观。
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与嶙峋的石景相辉映,采石遗迹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无过于波光粼粼的那一潭潭墨绿。邻侧的镜水湾景区与邻侧的石佛景区交相辉映,构成柯岩独有的水石交融的奇异景致。
山水兼容、岩湖互衬。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其美丽而独有的湖光山色,唐代诗圣李白云: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南宋诗人陆游高吟: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明代杂家袁宏道遗泳: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清代齐召南诗赞: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坐落在柯山脚下的鉴湖景区为鉴湖的一个主要部分。
随小径深入,在一处山丘之上坐落着一座寺院,唐式风格建筑,依山就势,曲折延伸,山门、合缘壁、钟楼、大雄宝殿、罗汉院等整体建筑气势恢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占地1000平方米,高25米,独创重檐结构,屋檐挑出4米(九铺作),象展翅欲飞的雄鹰,翘首于柯山。
再现绍兴水乡特有民俗风情的是鲁迅笔下的场景,如今已在这还原,这就是鲁镇景区,尽管是如今复建而成,但依旧泛着历史的沧桑与韵味。黛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等令人恍然。漫步鲁镇青石板铺路的街巷,你会发现这里的风情、风韵个自然景致,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来到这里“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的确,鲁镇中轴线上的中心点便是双面戏台广场,当地大型活动多在这里进行或作为起点,如抢亲、祝福大典等表演。这里可以看社戏,品黄酒,再现了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镇公馆、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走在小巷,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阿Q、祥林嫂等等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在街上,与你擦肩而过。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也许是因为没有见到“小尼姑”,所以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的祥林嫂,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
这里还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就是“古纤道”,如今已成为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大运河商贾繁荣的见证,也就是古代纤夫们拉船的便道。游柯桥,看古运河,走古纤道,品味中国大运河文化,穿越江南绍兴千年历史长廊,已成为如今游客来这里必须体验的一个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客来说,和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敦煌石窟、埃及金字塔一般,古纤道具有神秘的吸引力。
当然,除了长长的纤道,古纤道周边的太平桥、融光桥,是绍兴石桥中的经典,柯亭旧址、清水亭等景点也极具特色,非常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