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3-12-07 作者: 行客旅游网

洛邑古城:汉服赋能推动“景区+角色扮演”跨界融合

在发展文旅业的时代进程中,洛阳紧抓“汉服”这个产业风口,推动“汉服体验+洛邑古城”叠加赋能,以“服装+造型+拍摄+修图”等服务,推动景区从观赏游览型向沉浸体验型转变。

文/王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说起洛阳,说起洛邑古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年以来,全国旅游市场强势复苏,洛阳以穿越古今的崭新文旅面貌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1.2亿人次,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洛阳应天门广场。行客旅游资料图 王勇 摄

     在发展文旅业的时代进程中,洛阳紧抓“汉服”这个产业风口,推动“汉服体验+洛邑古城”叠加赋能,以“服装+造型+拍摄+修图”等服务,推动景区从观赏游览型向沉浸体验型转变。据介绍,全城由最初十几家汉服体验店,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200余家,仅洛邑古城周边,汽修一条街摇身一变,变成了汉服一条街,全区汉服店从18家增至756家,丰富了24个朝代的汉服形制,扩展了56个民族的服饰款式,热播剧、流行风,在洛阳,总能找到你喜欢的款式。

     “在汉服的赋能下,古城单日汉服体验游客最高突破10万人次,让人尽享‘汉服自由’。”近日,洛阳洛邑古城入选“第五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案例,洛阳老城区书记赵书政接受行客旅游网采访时说,进行“景区+角色扮演”跨界融合,推出“白龙殿试”“梦唐阁”等角色扮演项目,将整个古城纳入剧本内容,采取“仿真式实景+沉浸式剧情+游戏式互动+体验式消费”运营模式是最大创新法宝。”融合策略对战、推理解谜、情景演绎等元素,为游客打开穿越时空的‘月光宝盒’。你可以变身俏丽公主、威风武将、文官大臣,和李白巧对‘飞花令’,和尉迟恭勇战比武场,和太平公主丹青绘锦绣……随着剧本的推进,沉浸式体验盛唐风情。“赵书政介绍。

      此外,与洛阳全市各大景区联合推出全城剧本杀活动,通过支付宝、美团等网络渠道,设计线上购票、通关认证、积分兑换等新玩法,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到景区闯关打卡。以洛邑古城为原点,解“运河迷踪”、游“无上龙门”、登老君山金顶,在洛阳这个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场景中,尽享“穿越自由”。

持续点燃年轻人的热情

     以年轻化消费激发市场活力是洛邑古城创新发展的又一个策略,赵书政说,“在洛阳新文旅发展过程中,青年游客已然占据半壁江山”。据统计,来洛游客中,18至40岁的游客占60.6%,青年游客成为文旅市场新兴的消费主力军。

洛阳应天门遗址前穿汉服的游客。行客旅游资料图 王勇 摄

     “只有创作出个性化、体验化和数字化等契合年轻人喜好的新文旅产品,才能繁荣消费市场。”赵书政对行客旅游网介绍,洛阳以“古都夜八点”为主题,布局一批符合年轻人需求的“蹲城部落”,把“青年友好”融入日常,为“青春登场”大开城门,不断丰富“夜游”“夜演”“夜食”“夜娱”等消费业态,大街小巷的市井风情、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举目皆景的“诗和远方”,持续点燃着年轻人的青春时尚,也使洛阳成功上榜“2023夜间经济新锐十城”。

     而洛阳老城,更是年轻化消费的主要聚集地,“我们持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全力打造‘食尚老城、乐宿老城、畅行老城、漫游老城、嗨购老城、潮玩老城’,在这里,品特色小吃、看汉服展览、住古巷民宿、购‘邑礼相待’,让游客来一场传统与新潮的邂逅之旅。”赵书政说。

     洛邑古城传承创新的“老城味道”,从十字街到民主街,从牛肉汤到洛阳水席,从真不同、宴天下等老字号品牌到瑞幸、喜茶等快消品牌,各式美食一城打尽,网友感慨“这里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

      特色主题民宿是留客的重要手段,洛阳全市1300余家城市民宿,400多家集中在老城,“盛世隋唐”“国花牡丹”“非遗文化”等主题民宿特色各异,让游客“因为一间房,爱上这座城。”赵书政说,抓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古城如画美景入礼,开发洛邑书签、非遗毛笔、瓷艺牡丹等100余类文创产品,截至10月31日,由洛邑古城引流,拉动全市形成旅游综合收入951亿元,形成了“一域带全城”的消费发展格局。

移动端传播构建营销格局

    互联网移动端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资讯、开展社交、选择出行目的地的主要平台。在文旅发展过程中,洛阳坚持移动端优先、视频化呈现、交互性传播,推动文旅营销向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转变。

洛阳应天门内部空间。行客旅游资料图 王勇 摄

     毫无疑问,洛阳是近年来网络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网红城市。大家心目中厚重悠久的古都城市,成了网络上各大平台被无数人追捧的打卡目的地,通过网络了解洛阳,爱上洛阳,进而奔赴洛阳。近年来,《风起洛阳》《龙门金刚》《洛神水赋》等“洛阳IP宇宙”让洛阳火爆“出圈”,“梦回神都,花开洛阳”“总要来洛阳穿穿汉服”等话题频频登上全国热搜,各地的网友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上“种草”洛阳,在行客旅游网、马蜂窝网站等撰写游记感慨“这里的每一帧都值得热爱。”

     赵书政说,“活动+话题+传播”模式改变过去依靠旅行社揽客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出新玩法,吸引游客线上下单、线下打卡体验。“面向全网发布汉服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汉服短视频大赛、汉服文化节、汉服集体婚典、“唐宋八大家”破时空互动、八仙巡游古城等,制作短视频300余条,广泛向新媒体平台投放,发挥引导催化作用。

汉服引流,人与城市完成双向奔赴

    “我们都清楚,真正吸引游客的并不是景区,而是它所在的城市。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件事,温暖一座城。”赵书政说,在洛邑古城的出彩中,人与城市悄然完成了双向奔赴。

      洛阳在新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带来许多深刻变化,在古今辉映的老城,变化尤为明显。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是略施粉黛的青春登场;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流云拂过的城墙,是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烟火深处,是老时光与新时代的碰撞。

     其实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聚光灯下。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让流量变“留量”,进而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量”,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长期考题,需要持续下功夫,去探索、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洛阳应天门城楼。行客旅游资料图 王勇 摄

     一座有底气的城市,不仅能够走过日夜轮转的岁月,更能在历史长河里历久弥新,踏实而坚定地走向未来。现在的洛阳,旅游现象已经上升为文化现象,十三朝古都璀璨历史支撑着洛阳不断出圈出彩,迈向长红。

     白居易的诗中说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过去,洛阳最知名的城市名片就是牡丹,现在,各地游客不仅因花而来,更多为文化而来——汉服已成为洛阳新的城市名片和最大的引流元素。

     前有杭州母女跨越1000公里来洛阳穿汉服。后有“大学生特种兵”极限24小时游洛阳,全国各地游客奔赴洛阳变装穿越,在洛邑古城里80%以上的游客都要着汉服游览体验。有网友感慨“在洛阳看到的汉服小姐姐比他一辈子看到的还要多”。

     据介绍,过去洛阳的旅游线路大多为一日游,游客逛一逛龙门石窟、白马寺就离开洛阳。随着以洛邑古城为代表的文旅融合项目出圈,游客所到之处皆是风景,从夜晚留不住游客,到竞相到古城住一晚,洛阳用景点引客,用文化留客,成功让“特种兵”们放缓脚步,开始“city walk”。

     今天的洛阳已经从“网红”迈向“长红”,“在我们的努力下,城市更有温度。”赵书政说,围绕增强游客体验感,整座城市都在蓄力,持续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推出穿汉服免费坐公交地铁、进景区;规范汉服跟拍、民宿酒店、美食小吃等价格,杜绝欺客宰客;节日期间打开政府机关停车场,引导本地车辆绕开景区,对轻微违停的外地车辆不予处罚,一切以让外地游客感到方便快捷为主。

       十三朝古都的兼容并包,润物细无声般体现在城市每个角落。在老城,历史与当下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穿上汉服毫不违和。开公交的“汉朝公主”、骑电动车的“唐代贵妃”、坐地铁的“唐僧师徒”随处可见,“甚至连城管、窗口工作人员也身穿汉服为你服务。”赵书政说,很多网友戏称“在洛阳,上班就像上朝。”

      汉服体验最初是有意思的个人旅游体验行为,发展到汉服热后,从旅游行为转变为文化现象、从旅游引领转变为文化引领,成为推动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汉服+洛邑古城”火爆出圈,迄今为止,洛邑古城累计销售过亿元,年创税收千万元以上。良好的经济效益背后,是辖区居民参与旅游空前高涨的积极性。

     据了解,洛阳市坚持把从事旅游服务作为促进群众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创造汉服跟拍、妆造、文创等就业岗位,今年以来,举办汉服妆造、摄影等培训20余期,参与群众2500余人次,汉服相关产业带动辖区1万余人就业,仅洛邑古城注册的摄影师就有500余名,越来越多群众吃上“旅游饭”。在汉服引流下,老城区的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快速发展,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编辑 桐亚XK1003

行客旅游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