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轻轻拂过河面
留给青石板淡淡的温柔
燕子们来了不想走
古镇内外,一片呢喃
一片花香,一簇绿意,浮动眼眸
周庄的春天
盛放在粉墙黛瓦里
开在人们心里
也袅娜在作家的笔下
当金庸遇见周庄的春天
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周庄春光烂漫季节。周庄古镇南市街上,一座建构宏伟的宅第之中,左右立柱各挂有几只红灯笼,红红的穗子遇风飘扬,厅堂匾额上写着“松茂堂”三个大字。进门处,分列两队春装浪漫的游人,个个脸上明媚,显出一股春天的气息。
突然一片香气飘来,游人一齐望过去,出大门而往。只见沈厅一侧出现几个孩童来。当先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娃,约莫五六岁年纪,拿着一个青团子,笑眯眯地望来望去。身后,跟着四个年纪不一的孩童,一律明晃晃的春衫。游人中三人齐声叫了起来:“春天的周庄好诱人!”娃娃们哈哈一笑,美食在春风里微微一晃。他们步子不停,在青石板那头一溜烟走开了。
一游人说:“今儿必要买几样点心回来,大伙好饱餐一顿。”一游人回道:“沈厅酒家少不了你要的点心,可别先灌饱了胃,错过万三家宴了。”众人大笑声中,五个娃娃早去得远了~
当古龙遇见周庄的春天
初春,艳阳天。
阳光穿过白的墙黛色的瓦照进来,照在她如水的容颜上。初春的水,温度比阳光还要暖一点。她和许多穿着春衫的人们一起走进庭院深深的古戏台。台上,杜丽娘水袖飞舞,哀怨几许,情真意浓。台下,茶香阵阵,素雅简单。传唱了600多年的昆曲,婉转妙音,此刻听来,如斯动人。
她心里觉得美好极了。
还有什么比又遇见这样的周庄,又聆听到这样的曲韵更让人愉快的事呢?她把自己融入古镇的阳光里,临河小坐,半睁着眼,开始欣赏着墙边冒出的一缕缕绿意。
四季纷呈,这双眼睛,遇见过不一样的周庄风情。
现在,这双眼睛还是那么温和而澄净,连一丝杂质也找不到,就好像在周庄未曾离开,眼里都是素雅的江南。
她心里觉得满意极了。
她喜欢这样的周庄。她喜欢在南社百年书院悦读一本好书,她喜欢在沿街的茶楼品上一杯好茶,她喜欢全功楼时尚餐厅的文艺范,她喜欢舌尖上的周庄。
她喜欢周庄的原住民们,质朴又温暖。
一年四季,她不曾亏待自己,更不曾辜负周庄的美。她懂得,有一种生活,叫周庄。
当三毛遇见周庄的春天
那个古镇有我最爱的韵致和生活。
过去,每当我散步在这个街巷众多的地方时,总喜欢俯视着那粉墙黛瓦的民居,看看河上架起的一座座古桥,看河中荡漾的一条条手摇船,还有那一扇扇雕花的院门。
不知为什么,总也不讨厌的留恋着那一片被古韵包围的古镇,好似乡愁般的依恋着它,而我,并没有停留过几次。
当时不明白,不久之后,这竟是我梦中常常遇见的地方。是的,我梦中常常遇见周庄。
清晨的古镇,鸟声如洗,有风吹过,带来了河畔绿柳的清新。不远处的贞丰街,看得见热腾腾的海棠糕,看得见白嫩嫩的豆腐脑,自然也看得见那令人惊艳的周庄手艺人。
我总是痴痴地一直坐着,聚宾楼的一壶好茶,一首首评弹,可以听到黄昏。坐到水乡的夜慢慢的给四周带来了江南的朦胧,1086慢生活街区,光影闪烁,音乐轻扬。我缓缓地走向青石板,四季周庄的绚丽舞台,有我最爱的周庄味道。
当汪曾祺遇见周庄的春天
水边的香村打开了春天的大门,门头匾额上刻着香村祁庄四个大字,颇有味道。走进去,只见粉墙黛瓦,四时花开,有几百上千棵的树木。“香村•桃源”接待中心种了向阳花和格桑花。采摘园中,桃花、梨花、杏花纷飞。这还不是全部的观赏植物。在村里走一圈,一时半会是不够的。
农人扛着犁、耙,永远勤勤恳恳。他们是香村的主人,温和淳朴,对谁都很客气。春天挥挥手,农人就忙碌起来,在田野上耕种采摘,忙着。
这一片村子,不仅名声不小,美食也香气四溢。叫香村,挺合适。
鲫鱼、塘鳢鱼、香村大米、春笋、酱菜......农家饭菜,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
游客走近,都知道此刻,是准时候。
白天赏春色,夜里枕梦香村。待上一天,一句闲适是不够形容的。
这样的周庄,你可曾得见?
花为信物,河水为媒,春暖花开游周庄,如许春色待你来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