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是探寻历史真知,获得历史文化的最佳途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是探寻历史真知,获得历史文化的最佳途径。
参观博物馆就像读一本入门书籍,并不是要去记住所有的内容,也并不是期望通过一次参观就能了解到所有的内容。而是从中获得体验,了解感兴趣的东西,从中产生疑问,然后去寻求解答或是更深奥的内容。
那么,参观博物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打卡姿势呢?
首先,提前了解博物馆大致情况。可以上网去看看博物馆官网,了解博物馆的精华或者近期活动等。这样就可以带着期待去参观博物馆,有想看的展品,或者想参加的活动,那么自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当然,如果参与展览活动或讲座会更好,博物馆经常会根据展览内容或是临展举办活动,比如有临展展览内容问答任务单,寻找答案的过程也会更加仔细和有目的的参观展览,而不会走马观花。各种讲座更是展览内容的延伸,这些都会更加丰富参观的体验。
到达博物馆后记得领取宣传折页。 一般博物馆常设展或是临展都有重点展品的宣传折页,上面都会有建议参观路线和必看展品的内容,也会有推荐的展览相关的活动或是讲座,这些不仅可以带你更好地参观,也可以在离开博物馆后进行回味。
进入某一个展区后,先要重点看一下前言部分,这一段文字通常是对整个展览的介绍,告诉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展览了什么,分为哪几个部分,是按照时间还是空间顺序来诠释展览主题等等。
然后在参观过程中,依据这些线索不断了解各个部分的细节信息,不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在参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先看文字再看展品,在把握整体线索的前提下丰富细节,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结果就是出了博物馆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在过程中可以拍一些照片,展品和文字都可以拍下来,方便思路整理。
拍照的时候注意光线问题,博物馆的照明都是经过设计的,某些地方会很暗,注意不要随意使用闪光灯。
参观一个展览,其实需要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同时要有完善知识体系的观念。哪怕你的知识体系是残缺的都无所谓,一定要有体系的意识。
参观博物馆是对你以往的理论的书面的认识一个梳理和完善,深化你对某些东西的认知。比如在参观浙博的《昆山片玉》展览之前,我仅仅知道浙江有越窑和南宋官窑,越窑很出名,但是具体是因为什么我比不太了解;我知道青花瓷,但是也仅限于知道而已。所以参观《昆山片玉》时,我就想知道浙江有哪些名窑,具体在什么位置,各个窑口又有什么样的特色以及它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其实参观博物馆只是一个引导观众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方式,如果真的对某些展品或是内容感兴趣,那么可以离开博物馆后自己去了解相关的内容,自己进行研究,可能也因此培养出一个专业兴趣。
相对于其他的学习形式,博物馆会更加准确而系统的传递信息。跟你说千万遍青花瓷好看,秘色瓷牛逼不都会有多么深刻的认知,但是真的那些东西展现在你面前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