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没有大气的门庭,没有青山溪水的惊喜,只有静缓的时光,浅浅的暖阳。
出了菜市口地铁,经过烂漫胡同,穿过西砖胡同就来到了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后街也是一个胡同,纵横交错,前行50米右拐,就是法源寺前街,法源寺就在这里,没有大气的门庭,没有青山溪水的惊喜,只有静缓的时光,浅浅的暖阳。
在唐代,这座寺院称作悯忠寺,史料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清雍正时重修并改名为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面向各地僧人进行本科学历教育。
暖阳下的寺院,静谧安详。中国佛学院的牌子简单地挂在一侧,走进去,风烟俱净。
寺院墙上的壁图文字:我们通常都忘记自己的命运,所以过于在意收集东西。。有一天我们终将独自死去,因此,去面对这孤独与接受这事实是很重要的。。。
在清明期间,在这静谧的寺院,读到这样的文字,就好像有一个高人,在你面前,述说他经历的人生过往,然后把对生命的彻悟,讲给你听。
丁香花的香味随风弥散,清清淡淡地盈满寺院的每一个角落。
紫色的丁香和白色的丁香次第分布,氤氲经年。禅堂佛语花香,这是俗世之外遇见。
正午的阳光照在花瓣上通透明亮,风来花颤,清欢满怀。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构成一幅绝美图画。
寺院的繁华与寺院的建筑静静融合。
路过的时候,在一所大殿的侧门,恰巧看到一个信众跪拜,她的内心一定是希冀而虔诚的吧。
古树与寺院的屋檐相得益彰,红色的灯笼将传统二字的意蕴无声地表达出来,更显古朴的静谧优雅。
寺院海棠花开的刚刚好,不娇也不艳。在春天的阳光里,在古刹的庭院的深处。
花香满径,僧人们也会穿过这里,用餐或者诵经。
有僧路过,他们和这环境融为一体,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和这时光一样,宁静。
深深的,深深的走廊。不期而遇,我们相互打量了一眼,然后,擦肩而过。对他们而言,我是红尘来客。
下院一角,一殿一宇,都显得古朴深邃,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我喜欢这样没有多少人的古刹,有僧就可以了。
这样的光阴,多好。春去花谢,春来花开。看过客匆匆,不送亦不迎。
和所有的花一样,玉兰花开过,再等一世轮回,等下一个春天。
一声佛号一声钟,一袭袈裟一名僧。很多时候,一念就是一生,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