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问题小镇”,关键是要注入创新和文化元素

  • 行客旅游网
  • 2020-07-17
  •   
  • 宜持续发力,越来越有生机,不要当成“一锤子买卖”。


    行客旅游资料图。放猪江湖 摄

        近年来,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一些错用特色小镇概念甚至触碰耕地或生态红线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今天就公布了三类被淘汰整改的“问题小镇”。

        一类被淘汰的属于“虚假特色小镇”。一些项目错用套用特色小镇概念进行宣传,如海口市“太禾小镇”实际是房地产小区项目,衡阳市“金甲梨园小镇”实际是农业综合体项目,现已更名。一些行政建制镇错误命名为“特色小镇”,如宽城县化皮溜子镇、阜蒙县十家子镇、萝北县名山镇、蒙阴县岱崮镇、平昌县驷马镇等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已整体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

        第二类被淘汰的是“虚拟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小镇”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投资运营主体缺失,未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未落地开工建设。如淮南市“剪纸小镇”、宝鸡市“功夫小镇”、临泽县“戈壁农业小镇”停留在概念阶段,现已清理。

        还有一类被淘汰的是触碰了红线的特色小镇。个别特色小镇破坏生态环境和山水田园,如广南县八宝壮乡小镇触碰生态保护红线,现已淘汰出创建名单,并退回省级财政部门此前补助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个别特色小镇违法违规用地,如万年县贵澳农旅数据小镇违规占用农用地,现已整改并除名。

    行客旅游资料图。放猪江湖 摄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色小镇在许多地方受到青睐。但从这几年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宣传等方面看,有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一哄而起,存在长远规划设计欠缺和实施建设表面化的现象,特色小镇的特色化和鲜明性亟待增强。

        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一个经验是,特色小镇规划集策划、规划、计划、筹划于一体。这四“划”中,有创新、有大局、有未来、有发展。特色小镇有文化内涵,有可拓展空间,并融入现代元素,关键是能造福一方。如果一个地方仅仅满足于特色小镇的命名,以方便对外宣传、形象塑造,实际上并没有特色,更没有前景,甚至是原来的老一套,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那这样的特色小镇注定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特色小镇成“问题小镇”,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境,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迅速整改,使特色小镇名副其实;二是淘汰除名,不让“虚假特色小镇”“虚拟特色小镇”影响特色小镇建设,要让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有始有终。

    “问题小镇”要整改,关键是要挽回规划设计上的失误,重视注入创新和文化元素,突出优势,扬长避短。正在创建特色小镇的地方,应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草率带来的问题或弊端中吸取教训。

    行客旅游资料图。放猪江湖 摄

        如果说规划是特色小镇起步前的工作,那落实就关系特色小镇是否有持续的生机活力。特色小镇规划时兴致很高,落实时信心不足,甚至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回收,几年过后都没有什么起色,这比草率规划更让人头痛。

        把特色小镇规划变成现实,要结合地方经济实力和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点,按部就班,逐一落实,不能让规划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建设有魅力、有朝气、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小镇,宜慢慢“养”,不要“一口吃成胖子”;宜小而精,不要贪大求洋;宜持续发力,越来越有生机,不要当成“一锤子买卖”。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