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吉林,22°的夏天。眼下,全国各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大美吉林的生态环境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6月10日,“在希望的田野上”吉林文旅主题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推介会发布了2012年吉林省消夏系列优惠政策、坐着高铁游吉林专列体验团招募活动以及见证“旗”迹——驾着红旗车·畅游新吉林2021京津冀地区首发团启动。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出席活动并致辞。
清爽吉林,22°的夏天。眼下,全国各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大美吉林的生态环境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韩俊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吉林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吉林生态特色鲜明,拥有“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长白山、查干湖”两块“金字招牌”和“东有虎豹、西有白鹤”两个“生态地标”,积淀了绿色发展的厚重底色。吉林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还有22℃清爽夏日,是冰雪胜地、避暑天堂。吉林省充分释放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避暑休闲、戏冰滑雪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成为万亿元级产业。
据介绍,吉林拥有天然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这些金山银山让吉林的夏天山水清奇、森林清谧、田园清馨、文化清醇、生活清逸。
从汉唐古韵、到松漠雄风,从清王朝禁地,到闯关东热土,这片黑土地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诸多奇迹,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原重,不同于江南文化的灵秀。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吉林,多民族共生,不同文化交融,从头到脚流淌着原始、深邃、神秘的血液,吉林人用“祭山”与自然沟通,形成了“木邦文化”; 作为“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古林人用“祭湖”向自然祈福,保留了“渔猎文化”;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吉林人用“祭天”向自然膜拜,传承了“萨满文化"。三江流经之地,千里沃野之上,古代遗址巍然伫立,贵族墓葬如夜空星斗。林海雪原,有着人类最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史;鸭绿江畔,矗立着志愿军将土的不朽丰碑。
作为新中国工业义化的摇篮,吉林生产了中国第一辆汽车,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建成了中国第一重大型水电站,诞生了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到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吉林的文化脉络清断而朴实,吉林的文化底蕴清净而醇厚。
吉林省域内高山、森林、湖泊、湿地遍布,完好的自然生态,孕育出丰饶的物产,多样的自然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材料。一年一开花,一次一结果,日升月落的轮回,四季更迭的守护,将吉林农作物的营养和品味推向极致。无论是广阔林海的野味山珍,纯净水域的鲜美鱼虾,还是黑土地滋养、矿泉水灌溉的吉林大米,天精地华、神山庇佑的百草之王,经过吉林人的巧手烹制,都成为独具吉林味道的珍馐佳肴。无论是松花湖鱼中的蒿草,还是朝鲜族冷面中的冰碴,无论是树上的松子,还是林间的野菜,无论是黏米做成的甜豆包儿,还是大豆酿成的咸酱汁儿,吉林味道,源于吉林人对自然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天然的生态屏障,是北方各族人民栖息繁衍的文化圣山和心灵圣地,原生、原态、原始。莽莽林海,瀑布飞湍,温泉星罗棋布,地下森林静谧幽深。一捧天池水,疑似天外来,作为三江之源,滋养着整个东北大地的河湖水系,千百年间,不舍昼夜,不增不减。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带着雪山的清冽,自长白山而下,蜿蜒前行,在吉林大地上铺展出各具风情的旖旎风光;西部河网密布,湿地与湖泊交相辉映,鱼虾鲜美,水鸟栖息,人在山水间,仿若流连在隽永的丹青画卷。
22°的吉林等你来感受清凉。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