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乡依托秀丽的田园风光,积极引进农民画室产业,建设6个农民画室,先后发展了工艺国画、油画和创意画,培训农民画师460名,画作畅销韩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
28日,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在湖南浏阳开幕。浏阳地处湖南东部,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9亿元,乡村特色产业比较丰富,其中,小河乡农民画室尤为引人瞩目。

图为小河乡新河画村。王勇 摄
小河乡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腹地,位于长沙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素有“世外原乡”的美誉。2016年,小河乡依托秀丽的田园风光,积极引进农民画室产业,建设6个农民画室,先后发展了工艺国画、油画和创意画,培训农民画师460名,画作畅销韩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带动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农民画室产业脱贫经验获省市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多次聚焦报道,2020年10月小河乡10米画卷亮相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国家扶贫日大型访谈节目《脱贫•我们的故事》。

▲图为村民在创作水墨画。王勇 摄

▲图为村民在创作水墨画。王勇 摄
农民画室产业不仅帮助农民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脱贫,而且,也使得一些劳动力尤其农村女性能够就业的同时,兼顾老人和小孩,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大幅度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介绍,目前画室产业主要分为以乌石村为代表的的油画和创意画,以新河知墨画室为代表的国画,分别代表两种发展模式。
乌石画村采取的是“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模式,与深圳著名的油画村大芬村一家艺术公司合作,大力发展油画和创意画。深圳公司进行统一培训 、统一订单、统一销售,当地农民在村的引导下,由深圳公司统一培训成为农民画师,同时,村集体经济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收益的分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提升。

▲图为村民创作的石头画。王勇 摄
近年来,乌石村先后建设了乡村艺术馆、艺术街、艺术画工厂和艺术民宿,同时,积极与高等院校、艺术学院以及艺术家合作,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延伸绘画产业链条,已形成了画画、写生、展览、培训、旅游的产业链,目前已拥有油画、创意画、墙画、竹篾画和石头画等画种,其中创意画更多的是就地取材,如采用泥巴、木屑、鞭炮筒、树叶等农村常见材料进行创作,画作精致精美,销往长株潭周边装修市场。
乌石墙画近年来发展迅速,其高超的墙画技术在湘赣边深受赞誉,既可以接受“私人订制”,也可以即兴创作,价格在100-300元/平方不等。石头画是在本地的小石头上,结合石头质地和形状巧妙地在石头上绘画,大致划分为动物系列、风景系列以及红色主题系列等,石头画成本低,艺术价值高,颇受游客的喜爱,是游客带走的重要“伴手礼”。
当前,乌石画村正在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积极发展研学旅游,更多地开拓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小河乡继“网红坝”外的另一“网红打卡地”。

▲图为新河画村。王勇 摄
新河画村主要以知墨国画室为典型代表,该画室系返乡创业本地老板开设,目前拥有员工约30人,其作品主要销往桂林国画集散中心。画室也是采取统一培训、统一订单、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农民画师经3个月左右培训即可上岗,分工负责画山水,画人物及上色等不同工序,主要进行,画师计件收入,按作品尺寸计价,画师每月可以获得3000元—7000元不等的收入,该画室曾被认定为“浏阳市就业扶贫车间”,吸收了19名贫困户就业增收。“去年这的农民创作的10米国画还搬上了中央媒体舞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图为新河画村。王勇 摄
画室产业已成为小河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接下来,小河乡将围绕打打造湘赣边农民画室产业基地的目标,不断擦亮小河“农民画乡”品牌,打造“一心三区”,即建设乡村振兴交流中心,以及农民工艺画展示交易延伸区、主题文化商业区、创意设计孵化区,推动农民画室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进专业人士,加大创意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壮大农民画师队伍,拓宽销售渠道。深化湘赣边区域农民画室合作,互促产业发展。依托自然风光和画室产业,打造写生创作基地,促进画乡产业、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
编辑 桐亚XK1003▲图为村民在创作水墨画。王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