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年画艺术自然是深厚的,这也为这座5A古镇增添了无可比拟的人文底蕴。
我其实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杨柳青了,大概是孩童时代。
那时,每年春节的集镇上,各色年画挂满了大街,而在一处旮旯,我曾发现一本奇怪的书,说是小人书吧,不是,说是学习的书吧,也不是,因为里面的图画和街上挂的画一模一样,只是书里的年画小了很多,那时候自然不知道,这本小书就是年画的初稿,只是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小的年画呢?
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个画面,那就是在每一页的下面,都有一行小字:杨柳青年画。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却记住了这几个字。
前几天置身杨柳青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这里的年画制作工艺之精细用心。
这里的年画艺术自然是深厚的,这也为这座5A古镇增添了无可比拟的人文底蕴,但似乎也不是随处可见,或许是这种传统制作工艺和大多数手工艺术一样,面临断代的风险吧,不过你随便走进一家画店,仔细浏览,你会发现,每一幅画作都那么赏心悦目。
这里的年画多以娃娃金鱼或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素材,传递出喜庆、祥和、祝福之吉祥寓意,可爱极了。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
在一处画室,有人在对来客讲解,看上去对这里颇为了解,他说,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北方一种民间木板年画,因产于天津杨柳青而得名。最早这种年画出现在明崇祯年间,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为最盛时期。后因石印术兴起,逐渐衰落。最近很多年来,年画的内容到形式都有了革新和发展。
回来后查阅了一下史料,发现杨柳青的民间木版年画距今竟然有600年历史了,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还蛮有趣的,本来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却不料成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更重要的是,成了我们过年的必备之物。
来到这里,其中对我最大的一个认知改变,并不是年画艺术多么古老深厚,技艺多么高超,而是,年画居然也可以作为日常礼品赠送友人。
毫不讳言,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年画还有这样的功能,难道不是只有在春节过年的时候才贴在们上的么?其实不然,在杨柳青,年画是日常赠送亲朋的最佳礼品。画作传递的寓意以及喜庆的娃娃等等,都非常适合送给朋友留作纪念。
杨柳青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现在文昌阁尚存。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作为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北方历史名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称号。
镇子里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的清末建筑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杨柳青都会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晚上还会燃放烟花,并有大型灯展。在石家大院和杨柳青广场的周围游人们可以在街道上看到各种大型的落地灯笼,有杨柳青年画题材的样式,古典题材的美人图二十四孝样式,有卡通人物样式,吊钱喜字样式,各种灯笼层出不穷,每年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