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趟未能像莫言写个诺贝尔文学奖,但内心深处最肆意、最真实、最平和的自己,在国际文学村和江廖肖村、龟峰找到了。
很多人知道龟峰,却不识弋阳,
殊不知,龟峰只是江西弋阳众多的一面,
这里有方志敏纪念馆,有南岩寺,有叠山书院……
除了景点扎堆,这里还有一家在全国作家界一片叫好的国际文学村。
到达得有些晚,20:45在城里不能算夜,但这里已静俏俏了,上饶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编辑文瑜接到我电话,从村里跑出来迎接。
借着路灯,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往村里走,文瑜边走边介绍,途径了王蒙文学馆、郎师母农家乐、青年作家公寓,都是我第二天要去的。行至村尾,路向右拐了,路侧是一排竹林,竹影摇曳,听风过境,颇有几分竹林七贤的雅韵。
竹林尽头有个小院,地灯、楼灯都亮着,院内有栋楼,楼外墙为黄色,楼顶竖着三个字:村长楼,它便是我们今晚的下塌处。
房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很温馨。
尤爱这个淋浴室,外观很像太空舱,科幻的视觉感。
洗去风尘,吃了管家端来的西瓜,便上床。睡前有夜读的习惯,随手翻开了房间内作家们赠送的书,温润的文字让身心进入静音模式,愉悦地飞往一片宁静的绿洲。
次日寅时,天地间尚处一片朦胧,早起的村民不待日出便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窗外的蛙鸣诉说着与世无争的心境,国际文学村在晨曦的轻抚之下显得那么安静而唯美,阳光从窗台爬到床角,伸个懒腰,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院墙上,有一枚红太阳。天是蓝的,云是晴的,风是清的,你也是。
晨起才看清了昨晚我住的楼,它有着江南的气质,却又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像城里的少女,但又与周围的农屋相融相合。
一楼是文学馆,在时下,似乎只有文学能让我们那个渐渐失去光泽的心再次鲜活。
小院里在改造时挖出了一个下沉式沙发,沙发上方支着一把遮阳伞,村里人是第一回见吧。
院里的柚子树沉甸甸的,在晨光的照耀下,摆出了一年里最优美的姿态,作家们的成果也是这般丰硕吧。
寻找一个能静下心来创作的院子,是对自己的最好犒赏。
二楼除了有3间客房,还有一间是书屋兼写作室,泥土上照样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格外有调。
来者可以边看边写,也可以写累了翻翻书,怎么舒适怎么来。
大面积的落地窗,太阳恣意地洒进来。
阳光照亮大地,书籍照亮人生。
发现这里与所谓的“网红民宿”完全不同,这儿不但有颜,还有品,更有才。
清早六点半我跨出门,住在楼下的文瑜更早,原本不想打扰她,见我下了楼,她执意要领我绕村走一圈。
小时候,见村是村,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长大会,见村不是村,因为太贫穷落后了。如今,见村还是村,这里有我向往的生活。
我差点以为国际文学村是个独立的村庄,其实它是江廖肖村里的三个院子,院子各自独立,各不相同,分散在村庄的三个地方,正巧呈稳固的三角形布局。
国际文学村不是一个普通的村,江廖肖村也不是,虽说它只是旭光乡杨桥分场的一个自然村,但早在明朝的洪武年间就有江、廖、肖三个姓的村民在此居住。它在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景区龟峰大门一隅,进可绕开喧嚣,坐享安静时光,出可走入景区看大美风光,地理位置极佳。
说它是村,却没有种田的农民,国际文学村里的都是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最不济的是像我这样的住客。
而真正的村——江廖肖村,也不大,村庄的名字有点特别,人口也不多,百来户人家,这是一个宁静得有些超然的小山村,整个世界静谧美好,连空气也是香的。
像大多数村庄一样,村口照例长着一棵老樟树,荫泽着全村老小。
树上的鸟凑热闹,叽叽喳喳,刷存在感。
树旁有一口大水塘,整治后更秀了。
村民自栽的紫荊花开得正艳,吐露着芬芳。
家家户户都栽了板栗树,树上结着一团团的毛刺,再过些日子毛刺就会变色,刺下的壳会裂开,壳里就是补脑的神物。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一千多年前陶公描绘的理想生活景象,这里一个不缺,怎么能这么好看?
听说村庄以前没这么好,前几年龟峰申报国家5A景区时将游客中心往东移了两公里,让村庄翻了个天。
正是此时,70公里外的上饶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长毛素珍洞察到了江廖肖村的优势,她顺势而为,与弋阳县委、县政府和龟峰景区联手打造我国第一个文学村。
人在意气风发时,精神抖擞地做一件事,其实不难,难的是,放弃所有的积累、搁置业已成就的事业,转变方向后,依然步子迈得很矫健。弋阳国际文学村的主人,大抵就是这样的妙人。凭借琳琅满目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审美判断,让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国际文学村里的出现,瞬间刷新了弋阳的对外形象,更让江廖肖这个小村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看惯了城市的人情冷暖、物欲横流,我们就愈发想要记忆中的院落生活,有邻里,有田园,正如陶公笔下的世界,隔着千年光阴,却依旧引起共鸣。
今天,国际文学村让桃源梦走进现实,不再是镜花水月,而成为融汇物质与心灵富足的理想栖地,与我想像中的世外桃源高度吻合。
农田里,老百姓种着辣椒、芋头,农家院墙上爬满了无人打理的南瓜藤,挂满枝头的柚子、板栗在积蓄力量,想赶在金秋时节拍一集《舌尖上的中国》。
村庄里的人们是温和可亲的,过客对他们地里栽种的瓜果起了心,只要跟主人打个招呼,就可自行去采摘,主人还会替你的贼心辨解:“自已种的,不值钱”。
这里有绿荫情浓,有沾着晨露的蔬菜,有未铺上水泥的小路。如果想让心灵归于宁静,那就在青砖素瓦的民宿憩住一两晚,或者三五天,听虫叫蛙鸣,必定是一场治愈之旅。
回头来说村口,村口的大水塘边有个大院子,叫龟峰写作营,一方院落,围墙矮矮,门前草青青,忍不住进院去瞧瞧。
推开虚掩的原木色木门,让人一下子回到童年的夏天乡村,这是一个有树、有草、有砂石的院子,天气晴好时坐在室外,享受被蓝天白云环绕的度假感。
院子中竖立着鲁迅、茅盾等历代文人素描和简介,回望这些大师,能让自己睿智几分。
院子左侧是自助的智慧图书馆,馆藏千册,24小时可借阅。
阅读是让人快乐的,就像是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话。
走进院子正中的“光阴的故事”,一股文学气息扑面而来,一层大厅里摆放着各种文学书籍,文学研究会创办的《三清媚》杂志显眼地放在书架上。
二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整齐摆放的条案是专门为到此采风的作家、文学爱好者提供的创作阵地。坐在案前,爬爬格子,或是开启键盘,或是随意选一本书看看,亦或者干脆任由思绪放空,跟着窗外的云飞向山间,过一天古人“矮纸斜行闲作草 , 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适生活。
旅行中,虽然只是过客,却也要有一次像当地人般生活,突然想到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去倾听自然的呼吸,文学村是一个出口,逃离城市的匆匆,嘈杂和拥挤在这里不存在的。
若是阴雨天,小雨淅沥,小院前山雾萦绕,如画一般,这不就是令人神往的仲夏夜吗?
《三清媚》入村时间不长,却已搞得轰轰烈烈,周末给村里的孩子上国学,晚上给留守的女子开夜校,逢中秋节则为80岁以上的老人开茶话会,送上节日礼物。
文学村的举动,让世人刷新了对上饶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的认知,也让国人开始注目方志敏的家乡。
走出院子,处处绿色,绿的树,绿的庄稼,够了,文学村连树木都无需多添。
从写作营沿路往村里走,我来到了一栋色彩清新的民宿前,这栋夺人眼球的建筑便是文学村的“青年作家公寓”,集美貌与气质于一身,在村里很出彩,初见便觉惊艳。
这里不止有生活的气息,还有主人的温度与故事,青年作家公寓的前身是一幢普通的农屋,主人不住了,作家杨怡和她的团队对它动手术,杨怡留学美国期间喜欢上了Instagram的一款颜色,即介于格林那达绿和布里斯托蓝之间的颜色,此处便派上了用场。
公寓一层为一个开放的空间,是将过去的几个小房间打通而成,布置温馨舒适,很勾人,看得出主人花了不少心思。
从有限的空间里预留出了一个小展览室,墙上挂满了青年作家们的照片和介绍,每一个角落和细节都值得品味。小仙女们,有没有感受到内心的小鹿乱撞呢?
一楼还有一个明亮的写作室,坐在窗边读书静坐,是很有情调的事情~
二楼是给作家住的客房,理当上楼去瞧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此作了形象的阐释。
上到二层,有5个房间,有单间,有双人间。为什么是5间房呢,因为地球有五大洲。
房间内的设计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女性的作品,此行6人中肖希泽和jackson俩人便投宿此处,想必他们住了两夜后肯定文思泉涌,至少我看到他们拍到了美丽的星空。
了解到此,我仿佛明白为何叫国际文学村了,一是房子外墙是国际色,二是房子内要接纳世界各国的作家。主人真豪迈,气魄真大!
公寓的院子里长着一棵桂花树,时下尚未开花,视线落在其上,思绪却不知道飘向了何方。
邻居家的枣树枝俏俏爬过了院墙,要偷看作家们如何写作。
现在的一些民宿为吸引房客,玩上了无边泳池、漂浮船之类的,国际文学村喊“停”,它不玩噱头,会长深知文学要根植于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接乡村的地气。
辰时,分住在两个院子的六个人汇合了,用丰盛的早餐唤醒沉睡一宿的身体。
早餐就在青年作家公寓隔壁的郎师母农家乐,有稀饭、馒头、包子、玉米、鸡蛋,还有赣菜的特色:汤粉,吃过的都叫好。
农家乐也有个院子,院角有一棵枣树,不是鲁迅写的那棵,不过也相差无几,只是少了一个“歪脖子”,眼下,枣子还很小,再等些日子就会成熟,到那时食客就可以上树去摘了。
若要说文学,江廖肖村不光这一家,还有王蒙文学馆。
如果要数民宿,那就更多了,村子里有龟峰作家公寓等十余家,住客的选择余地大。
驴友们的眼光比作家更毒,他们在村里扎起了帐篷,设立了帐篷营。
而想要细致地感受弋阳,住一晚是最少的选择,看小村的晨雾与星空,每个时辰的美都不相同。
7月已够无趣,不能再无趣下去,难得我赣鄱能出一处好看又有内涵的民宿,富龙我得卖力推它,推一次不够就再推一次,直到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它。
当然,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个国际文学村,村后面的龟峰也是名气不小,国家5A景区,往早些说,徐霞客当年来江西,游的第一个景点便是龟峰,那时的龟峰名叫圭峰。
龟与圭,读音一样,但龟更准确,更形象,你看,山中的每一块石头乃至每一座山峰,都是龟状。
一墙之隔的龟峰景区是文学村的后花园,来者可以选择早晨、中午、傍晚任何一个时间段去打卡,爬爬山,吸吸氧,抢在大批游客到来之前惬意地去感受。
【友情提示】:游客从弋阳高铁站坐k2路直达龟峰景区,车程30至40分钟。
没有人愿做乌龟,但是没有人不喜欢乌龟,毕竟没有不希望长寿的。
龟峰有一百多只乌龟的丹霞山峰,形态各异地散落在各个角落,老人峰、骆驼峰、八戒峰更显奇曲。许多人说它“宛如众神的栖所”,是上帝的恩赐,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龟峰后发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的感叹。在龟峰这里,“龟”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不得不折服了。
中国传统四大瑞兽“龙凤麟龟”,现实中只有龟和人类共存,其他三种是云里雾里的传说。所以,走进龟峰,就是走进了历史与传说、神界与现实之中。从某种意义来上说,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7月29日,一边折服地貌的伟大,一边不惧骄阳,去探求长寿世界。
当真是中国最逼真的象形山,每块石头皆形神兼备,绝不是臆测的象形。换个地质的角度来讲,它是丹霞地貌的绝佳代表,是丹霞中的长辈,其发育之完整、类型之多、观赏性之强、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丹霞模式标本。
坐上景区电瓶车,只几分钟,便在终点站展旗峰洞口下。
展旗亭下的洞叫“锁春洞”,穿过山洞,是另一片洞天。
四百年过去了,徐祖师来过的龟峰,现在怎么样了?漫长的四百年,对于几万岁的龟峰只是一瞬。或许,神龟们依稀记得徐霞客探寻龟峰时的情形。
出洞回头望,见展旗峰红里透黑,饱经沧桑,皱纹满满,满脸的坑。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来到内湖,它位于展旗峰旁,桥、亭、山、树、倒影组成一幅醉美的图。
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穿过竹林开启登山之旅,眼前是棵千年古樟,高个子,只见树身,不见树冠,传说是唐代禅师茂蟾所植。
前行至桂花观景园,看的不仅是四季都会开花的桂花,游人更感兴趣的是抬首观赏四周的象形石。
网红点“三叠龟峰”最夺眼球,三兄弟在山顶上叠成人肉梯,极力翘首东北,盼望父母平安归来,情真意切。
龟峰山上随便看一块石头,都是龟背状。
不仅山峰象龟,连树也似龟,你看这树皮是不是象龟甲。
老人峰,为一崩塌后的孤峰,因形似一位打坐的老者而得名,他气度不凡,栩栩如生似神仙。
自唐代始,历代名人在龟峰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诸体,刻艺精湛,书法爱好者的福音,不可错过。
无声泉,宋朝人开凿的,泉水常年静静地涓流,不声张,很低调,却很甘甜,游人纷纷用矿泉水瓶取之。
“辽宁号”舰所向披爢,它只展露了船头,保留着神秘的一面。
当年太平天国的李秀成退守山上,为抵抗曾国藩率领的清军而筑建防卫寨堡,至今坚固如初。抚摸着古寨墙,依稀听见当年的杀喊声。
刚上鳌鱼峰观景台,奇异景观立刻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近处的老人峰、高处的三叠龟、远处的雄狮,一个个都那么逼真,让人啧啧赞叹。
“老人峰”此时换了姿态,颈部仅靠三个支点支撑着9吨重的头部,没有神经肌肉和食管,却存活了几万年,奇迹!
哪个是老鹰戏小鸡,哪处是童子拜观音,伟人峰在哪里,您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琢磨,自己辨,考考你的智商和想象力。
从更高的山上再看老人峰,却又变成了背着竹篓的村姑,大自然比现代的美容术强万倍。
清嘉庆年间黄兴题刻的“天然三叠”四个大字跃然入目,“天然三叠”为三足鼎立的三座天柱般的巨石,站在正中间仰视,天空被分为三块,相距不过5米,直插蓝天。
我稍侧个身,三座巨石又变戏法似的头部靠在一起,你们是好基友。
“一线天”,须侧身而过,胖子有可能卡在中间,它是减肥的标尺,据说蒋介石曾在此赏景和品茶。
沿环形的栈道一路前行,峰峰奇特,景景绝妙,难怪被誉为“丹霞精品”,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名流志士纷至沓来,留下“江上龟峰天下稀”的千古咏叹。
走上栈道是需要勇气的,栈道离地面180米,相当于60层的高楼,往下探看,惊险味道油然而生。
大运钟,免费撞,民间说的撞大运就是它了。
老蒋为奖励国军第八军军长赵观涛而建此楼,取名“将军楼”,可惜将军从没住过,称它“将军楼”有点过了。
对面的山顶是不是有些眼熟,没错,电影《西游记》的取景地,片头的那段挑担骑马的画面。游步道上好多小乌龟垃圾桶,萌萌哒。
山上长着稀有的竹柏,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叶子像竹叶,枝干如柏树,起源于1亿5500万年前,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再看老鹰戏小鸡,小鸡勇敢的与老鹰对视。自古英雄出少年。
金枪锋,这个角度看过去不太形象,富龙我偷懒少走了几十步。
像小鸡吗?俺看着咋像火炬,也有人说它是天外来客。
刚才的小鸡又化身为展翅的雄鹰,龟峰就是如此神奇,一石成景,一景数看。
展旗峰,对面的山似招展的旗帜。
方志敏遇害的那天,此块巨石从山下悲痛地滚下,后人誉为“忠魂石”。
上三道口,时而叠嶂壁立,若临穷途,时而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坡陡处,仅登三五十步,便觉气喘吁吁;崖险时,虽栈道稳固,亦感胆颤、心寒、腿软。
路愈险,景愈奇,垂直的石梯是通往天界的钥匙。
悬崖栈道绕山间,风景越来越壮阔。
转角处惊现沿着山势搭建的楼梯,很刺激,此时由衷佩服修建栈道的民工,这是拿生命干活啊。
好望角,没别的意思,打望风景的视角极佳。
“双龙相会”,两个龙首,一条龙身,白色栈道担刚着龙身的角色。
呃,彼时有三条龙了。
纵观诸蜂,大峰有劈地参天之势,小峰着娇巧纤秀之美,峰峰独秀,座座传奇。
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玉兔峰,它半眯着眼睛,似乎是想吃前方的胡萝卜,又或许,是在思念月亮上的嫦娥姐姐。
大自然也深通人性呢,龟峰有趣的景点“少女之春”,男女看了表情各不同。
多情的猪八戒溜号来到龟峰想调戏良家少女,被人举报了,慌忙缩回身子去,只露出了猪鼻子,原来猪八戒并非色胆包天啊。
骆驼峰,很像,就是它缺乏锻炼,胖得跟“金三胖”有得一比,脑袋不大脖子粗,没驼峰,屁股也大,该跳广场舞了。
小学时都读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而在龟峰又刷新了老版本,这里还有乌龟跟骆驼赛跑的典故,在大骆驼的前方,爬着一只小乌龟,千万年来小乌龟一直跑在大骆驼的前面,稳坐冠军宝座。
往下看,骆驼峰下是著名的“十八罗汉”,他们仰望着天空,每一种生命都是积极向上的。
继续沿悬空栈道环绕而上,登高望远,穿越在绝壁间,心胸再次被打开,凡间琐事随之消散。
恐龙灭绝时期,弋阳一带发生地壳运动,从前的平地被抬高成山体,加之风雨的雕刻,变成了孤峰石柱,由此形成了龟峰。
南天一柱,高数十米,中间宽两头窄倒立在悬崖边,顶天立地,像座烟囱杵在山巅,傲视群峰。
龟峰脚下美丽的村庄醉卧在一片郁郁葱葱中,显得那样的宁静祥和,住在村里的人真幸福。如果可以,我愿放弃城里的一切,到村里做个隐居者。
虽说走过几十处景区的玻璃栈道,但龟峰的玻璃栈道还是有些不一样,更考验我的胆量。
正因为恐怖,景区贴心地为胆小如鼠的人在靠崖的一侧备了一条水泥步道。
端坐山尖,我巡视四野。一座巨石矗立在山巅,上面规整的安放着一块大石头。是谁,有如此神力将这块巨石插在了山巅,又是谁在上面安放了这块平整的石头?一切都是谜,就像天上盘旋的鸟,只认得天际和云端,不思考它过往的人生。
回望对面山头刚走的山路,小有成就感,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办民宿也是如此,只要有毅力,必达彼岸。
下山的云梯几乎是垂直的,险峻胜华山。
山下的一汪碧水映入眼帘,那是令人心醉的清水湖,现在叫龟峰湖,湖水清澈如玉,宛如西施浣沙。
宽阔的湖水犹如一面明镜,环绕着龟峰诸景,恰似一处人间仙境。
熊狮也是吃货,馋着对面的蜂巢,想吃蜂蜜哩。
棺材(官财)峰,寓意美好,讨个彩口。
卧波桥,桥下是泄洪口,美观又实用。
大猩猩,瞧它笑的,牙齿都露出来啦。
坐在游船上,什么都不做,就能让人深深陶醉,船在湖上多兜一圈,感觉皮肤也会水水润润的。
在湖上,在湖边,每一口呼吸都是甜甜的味道,难怪古代的大咖都寄情于山水。
在我们出景区的最后一刻,最大的乌龟出来相送了。
在大城市被快餐文化占领的今天,若要追求质朴的饮食,恐怕我们就需要暂时远离富裕与繁华,来到农家小院开启一场美食轻疗之旅。
从龟峰下得山来,正好中午12点,出口处有家“乡情土菜馆”,进餐馆先要走过一片菜地,种着时令蔬菜,从菜地到餐桌,不到50米,健康鲜嫩,每一口都是新鲜的味道,吃上一顿,就会感觉没有什么是美食治愈不了的。
辣椒炒肉,江西县县必点的菜。
白切鸡,虽没有文昌鸡出名,那是我们弋阳鸡不爱叫,低调,但很鲜美,最后一口汤都会喝光。
色泽金黄的炒鸡蛋,是用壮阳的韭菜,炒放养的土鸡生的蛋。
野菜马齿苋,一生不用打农药,也不要施肥,妥妥的有机蔬菜,比绿色食品还让人放心。
梅菜扣肉,据说是上个世纪30年代蒋经国任赣南专员时,他的厨师涂光明研制的,所以又名“经国扣肉”。50年代,涂光明把这道菜带到了龟峰,成了龟峰的一道名菜。
炒黄豆,妈妈的味道。
秋葵,夏季的菜品。
“小砖头UP”看见村外到处种着绿油油的芋头,早就馋了,没想到餐桌上相见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红烧草鱼了,鱼是从清水湖捞上来的,不少食客会为了这一道鱼专程而来。
美景在前,美食在侧,朋友志同道合,你会自动卸掉在都市积攒的疲惫和倦怠,怡然自得地拉长当下的逍遥自在~
午休了一会,14:20,文学会的一名会员热心地开着他的私家车,送我们去弋阳高铁站,此次旅行在流连中结束。
虽然这趟未能像莫言写个诺贝尔文学奖,但内心深处最肆意、最真实、最平和的自己,都在国际文学村和江廖肖村、龟峰找到了。
朝霞晨露,晚风星空,喝茶爬山,这里似乎藏着关于生活的千万种可能,让我想在村里过完整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