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莲山景区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等多宗教文化,还有老子塑像、八仙塔、蔡义先修行处等人文景观。这里曾是古代名将的避难所,见证了历史变迁。
逛圣莲山景区,仿佛展开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丽画卷——这里既有钟灵毓秀的岩溶地貌,也有镌刻时光的艺术瑰宝,更有穿越千年的传奇往事在山峦间流淌。
巨像的思索
景区中最震撼的景致,当属世界最大的老子塑像。这位道家学派创始人端坐在青山幽谷间,左手拈须、右手持简,39米的身躯承载着三教九流的文化脉络,57米的整体高度暗合《道德经》五千七百字的智慧哲言。他垂耳飘髯、目光深邃,似在俯瞰世间沧桑,又似在思索宇宙至理,庄重而和蔼的神态中,流淌着中华文明对“大道”的永恒追寻。这座以宋代泉州造像为蓝本再创作的艺术巨作,是圣莲山“景区文化高地”的醒目注脚。
古建藏善缘
建于1926年的八仙塔,藏着一段跨越军阀时代的感恩往事。当曹锟之妻与吴佩孚母亲遍寻名医无果时,是隐于深山的蔡义先道长以中医之术驱散病魔。两位枭雄为报救命之恩,合力筑塔酬谢,让这座青砖塔身不仅承载着道家悬壶济世的仁心,更成为乱世中难得的温情注脚。塔身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在山林间静默诉说着“善念结善缘”的朴素哲理。
传奇贯古今
追溯至19世纪末,义和团将士蔡义先为避清廷缉捕遁入圣莲山,却在此开启了另一段传奇人生。他将道家吐纳与中医草药结合,化身“蔡老道”“西山活佛”,在方圆百里免费施医赠药。这位从热血义士转身为杏林仁医的奇人,用半生光阴在山间书写“医者仁心”的注脚,让圣莲山的云雾间始终飘荡着济世救人的侠骨柔情。从义和团的刀光剑影到草药香中的嘘寒问暖,他的故事如同一道桥梁,连接着历史的厚重与人间的烟火。
山水留遗韵
亿万年地质雕琢的岩溶奇观,滋养出圣莲山“北方小桂林”的灵秀;而吴佩孚、曹锟的旧居遗址,杨小楼的休憩足迹,更让这片山水成为近代历史的微观切片。当游人漫步于苍松翠柏间,既能在老子像前感悟哲思,于八仙塔下追溯往事,又可在蔡义先修行处遥想传奇,于名人旧居里触摸历史——这座被群山环抱的“福山宝地”,早已超越自然景观的范畴,成为一处能让人在山水间对话古今、在烟霞中照见文化根脉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