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沧海桑田,就是这样子的吧

  • 放猪江湖
  • 2018-11-07
  •   
  • 有一些雅丹正在自然坍塌,它们终究有一天会全部消失。这天地万物来自于尘土,终要回归于尘土。


        自玉门关沿戈壁公路西行80余公里,就到了敦煌雅丹魔鬼城。

        雅丹地貌是这个地球上的奇观异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怪异的景致,这些造型各异的地貌特征,独立而有序地分布在罗布泊大沙漠的一侧,看上去奇妙无穷。黑色的砂砾铺盖遍野,倘若是白天独自走进这片浩瀚的雅丹魔鬼城,恐怕也会胆战心惊——它们实在太诡异了。

        在抵达这里之前,敦煌雅丹博物馆的讲解员已对这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敦煌雅丹的形成、发育到成长期、中年期,一直到老年期,以及世界雅丹的分布和雅丹的形状、未来,她说,有一些雅丹正在自然坍塌,它们终究有一天会全部消失。

        这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宇宙的大手在这里翻云覆雨孕育了雅丹,又让其自生自灭。这天地万物来自于尘土,终要回归于尘土。

     

        敦煌雅丹地貌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气势壮观,有人说不同的时间段进入雅丹地貌群,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清晨的雅丹地貌,会反射点点朝霞,看起来金光四射气象万千;中午走进雅丹地貌,头顶太阳高照,身边怪影重重,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处处青烟缭绕;傍晚进入雅丹群中,夕光铺陈,色泽温润,怪异的造型显得温和而轻柔,让人感觉静谧悠远。

        其实,无论哪种情境下走近雅丹,这里给人的惊叹是一样的。卧狮、金塔、蘑菇……有的像楼房,有的像教堂,有的像清真寺,有的像蒙古包;甚至连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世界著名的建筑,貌似都这里能够找到原始的形状,而后人索性将一些惟妙惟肖的造型命名为大漠雄狮、丝路驼队、群龟云海、中流砥柱、西海舰队等等,可见,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是怎样的巧夺天工,居然在浩瀚的大漠雕刻出一件件绝世作品,然后再任其消失。

         据说,不少专家来到这里后,惊叹这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展览馆,是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而这样的馆藏怕也不多见,资料显示,中国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玉门关西疏勒河中下游,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乌尔禾、东部的将军庙,吐哈盆地的五堡、十三间房,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北部、楼兰古城,北缘的拜城县克孜尔魔鬼城等地。

         一定有很多人有疑问,雅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是的,是洪水和大风,这是多不不可思议的事,漫漫戈壁千里黄沙,哪里来的洪水?但如果你知道这片雅丹从胚胎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万年到70万年的岁月时,或许就不会奇怪了。

        但是,70万年,那是怎样漫长的岁月!70万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那时这里有人类吗?——这实在超出我们的想象。亘古的洪荒,亘古的苍凉,在今天依旧清晰可辨。

        清晰可辨的还有那水流的痕迹,那大风经过的痕迹,的确是它们造就了这些雅丹地貌各不相同的形状。

        一定是在远古时期的某年,这里原本是一片良田,或许还有原始人在这里耕种劳作,但远古的天文星象不可探测,难以想象的滔天巨浪呼啸而至,当然,不止一次,或许有很多次,这片土地本来就稀少的生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或消亡,或逃离,最后只剩下风沙。宇宙的大手尽情地在这里施展魔法,洪水与狂风是这里的主角,它以此为刀笔,刻画出雅丹的模样,然后狂风圆润了雅丹,日月赋予了色泽。

        30万年过去了,70万年过去了……孕育、成长、成熟、中年、壮年、老年,见证他们每一刻成长的,或许只有天地日月,如今我们看到的,已经是雅丹的壮年。

        忽然就想到了一个词汇“沧海桑田”,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就是这样子的吧。远古时期这片大地上不止是一次的洪水,每次的洪水也肯定不是赖在这里不走,倘若洪水一直在这里,那这里现在就是海洋了,也就是说,这里曾有过的滔天洪水,一定是间隔很遥远的岁月才有一次吧,当然,中间或许还会有较小的洪水也不一定。可以想见的是,每当这里被风干之后,就会有洪水再次来袭。

        念起万水奔流,念灭沧海桑田,用这句话来形容宇宙之手在这里的翻覆或许比较贴切,要不怎么会有一些神话故事来佐证宇宙间的这些变化呢?在一本叫《神仙传》的书籍里,曾记载着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了。——东海三次变桑田!每一次干涸要多少年?每一次海水溢满要多少年?三次又需要多少年?简直洪荒到光年之外。

        是不是有点像这里雅丹孕育和成长的过程?如果是,那这里一定就是沧海桑田的模样。